首页

女王第一视角

时间:2025-05-25 13:47:15 作者:云冈石窟80%洞窟已完成数字化采集 浏览量:25365

  中新网大同5月24日电(记者 李庭耀 胡健)记者24日从“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获悉,云冈研究院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多高光谱等技术,破解高浮雕石窟采集难题,已完成云冈石窟80%洞窟采集,预计2030年左右全面完成。

图为云冈石窟第20窟。 李庭耀 摄

  当日,由云冈研究院、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开幕。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云冈石窟数字化成果、文化遗产数字化前沿技术应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经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建勇表示,历经岁月侵蚀与自然变迁,石窟本体面临着不可逆的损伤风险。与此同时,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期待日益迫切。如何让千年石窟“活起来”“传下去”,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开幕式上,刘建勇介绍了云冈研究院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云冈石窟的活化利用和永续传承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云冈研究院数字化解决方案也为文化遗产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云冈模式”,让人类文明瑰宝在数字技术下重放异彩。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代表Grazia Tucci致辞时,从国际视角指明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广阔前景,这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

  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表示,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静态保存”向“活态传承”的跨越,共同书写数字文明与人类遗产交相辉映的新篇章。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共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

狮岭镇箱包参展商 黄辉古:周边5公里聚集了箱包加工厂大概有8800家,大大降低我们研发的周期,设计师找材料很快。狮岭镇聚集了将近20万的产业工人,我想要什么样的工人都可以找得到。

被控受贿1911万余元 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原局长施长征受审

当天,巴西利亚侨界向灾区捐赠了价值8万雷亚尔的赈灾物资。据不完全统计,旅巴侨胞及中资企业已向灾区捐款捐物超过500万雷亚尔。

“广西三月三”系列活动连续3年走进港澳 助推交流合作

作为国内首个开通无人机配送服务的国家重点公园,周末的莲花山公园,人们已经习惯一边游园休闲,一边轻松地享受外卖美食“从天而降”。今年五一小长假,美团无人机在深圳的公园航线持续“爆单”,带动周边商家外卖订单同比增长最高超300%,甚至有商家超八成的外卖订单是游客指定要求由无人机送到景区内。

河北承德:舞动霸王鞭 感受非遗魅力

唐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记载:凉州石窟瑞像者,昔沮渠蒙逊以晋安帝隆安元年据有凉土二十余载,陇西五凉,斯最久盛……于州南百里,连崖绵亘,东西不测,就而斫窟,安设尊仪,或石或塑,千变万化。有礼敬者,惊眩心目。

特朗普称台湾要给美国付“保护费” 国台办回应

开窟造像,气势雄浑。天梯山石窟始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历经北凉、北魏、北周、隋、唐、西夏、元、明、清历代开凿与营建,历史悠久,有“石窟鼻祖”的美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